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策略研究

刘志国,刘志峰,范明海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

摘 要: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增强高职院校党组织活力的重要体现,是发挥高职院校党组织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是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健全创新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创新型党组织,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的现实意义,并构建合理的策略体系加以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意义;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刘志国,1958~,男,汉族,吉林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河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高校党建;刘志峰,1981~,男,汉族,山西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教学办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育生态和产业生态,联系地址: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邮编:066100,EMAIL:lzf1981@163.com,手机:13784509891;范明海,1967~,男,汉族,河北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组宣部部长,副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党建理论。

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系统总结高职院校党组织创新经验,借鉴组织创新基本理论,增强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完善高职院校党组织创新机制,拓展高职院校党组织创新空间,不断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党组织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是指在认真总结党组织建设成果经验、系统学习组织创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整合工作内容,形成稳定有序的工作创新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党组织不断实现工作创新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工作创新意识,增强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工作创新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考核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创新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创新能力

发展是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首要目标,创新是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0年又启动了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健康发展。建设示范性和骨干性高职院校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职院校内部结构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合理配置,没有一组独一无二的组分或环境因子能够完全决定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动态过程,其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及结果。不论在工作思路、方向上,还是在工作内容、方法上,都对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要促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党组织必须更新工作理念,整合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能力,如果仍然禁锢于传统工作模式,受传统工作理念的羁绊,非但不能促进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反而会制约这些高职院校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党组织建设,要以院校发展为中心,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把握党组织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新能力。

2.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是高职院校党组织存在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党组织持续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发展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才能实现党组织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党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工作成果具有更强的绩效性,体现为发展方向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体现为将自身建设成创新型党组织,成为创新发展的模范、科学发展的示范和持续发展的典范。所以,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就是要在深刻领会组织创新理论和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的实际,坚持创新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不断促进党组织发展的科学化、持续化和绩效化,推动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创新,应用创新型党组织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党组织的具体工作;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就是要在创新中把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根据社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优化工作目标,整合工作机制。

3.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并驾齐驱,辩证互动,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发展快速化、社会竞争激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增加了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工作难度。分配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阶层分化复杂等社会现象也随之而生,极易造成高职院校教职工在与社会进行物能交换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频繁转换价值尺度,调整价值取向,给高职院校党组织带来工作压力。发展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环境不断变化,高职教育环境复杂多变,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党组织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党组织也要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以适应和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高职教育环境。要保持较强的发展能力,就必须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使得党组织的工作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性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性。

4.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竞争能力

从国际背景层面看,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互动日渐频繁,各种异质文化在社会与历史的交界处激烈碰撞。西方一些有害的文化垃圾和腐朽的意识形态借助着传播媒体的更新悄然向全球扩展和蔓延,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威胁着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建设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观念、暴力、恐怖、色情等西方社会的毒瘤,随着商品贸易、文化交流、国际旅游、跨国公司和互联网等形式流人我国,对广大高职院校教职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高职院校党组织必须创新已有的工作观念、方法、机制和策略,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建设创新型党组织就是要以创新党组织工作理念、体制和机制为突破口,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发展的新规律、新特点和新要求,增强高职院校党组织的竞争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策略体系

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要在深刻领会创新型党组织的概念内涵,充分认识创新型党组织的地位作用,系统把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按照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的现实要求,从战略管理层面加以推进,旨在实现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成效、新突破和新发展。

1.以加强理论研究为切入点,不断总结和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经验

尽管理论界已经提出了创新型政党、创新型组织、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城市等概念,但相关研究并不深入,处于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和模式的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创新型党组织的研究成果则十分少见,多数成果只是概念的提及,没有进行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因此,要基于基层党组织发展实践和高职院校党组织具体情况,分析创新型党组织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理论基础、构成要素,探索创新型党组织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高职教育竞争优势、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及其与创新型政党、创新型组织、创新型学校之间的内在关系;要根据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系统总结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发展的成功做法和优秀经验,以创新型组织建设理论、基层党组织创新理论为指导,概括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运作机制和建设策略。

2.以更新工作理念为突破点,不断摸索和实践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方式

理念通常被理解为主体对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念观点,是主体在社会实践、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师认知和观念体系。任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都应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理念。同样,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也需要树立与时代特征、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创新型党组织理念可以分为发展理念、绩效理念和人本理念三个层面,发展理念就是要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要以实现高职院校党组织持续发展为目标;绩效理念就是要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成效,人本理念就是要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要以提高高职院校党组织的发展水平为方向。这三个层面的理念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形成理念统一体,共同决定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过程。在此基础上,要探索和实践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式,并将建设方式实践作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方式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要适应和满足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二是能够取得明显的创新型工作组织建设绩效;三是能够指引今后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对不同的建设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方式体系。

3.以完善工作制度为侧重点,不断优化和整合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需要相关制度做保障,正是以制度为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在微观层面实现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的稳定发展,在中观层面实现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机制的健康运转,在宏观层面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协同演化。首先,完善基本工作制度,对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内部要素、层面和环节进行合理规范,将这些方面的行为变化都置于制度范围内加以规范和约束,确保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正常运作;其次,完善建设供给制度,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工程,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发展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增辟新的环境空间,延伸生态因子链,确保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最后,完善建设协调制度。协调制度重点解决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偏重于某个构成要素、层面或者环节的问题,这种偏向既可能导致不同要素、层面和环节建设水平的高低不同,也可能形成不利于创新型党组织整体结构和功能优化的情况,还可能造成创新型党组织的重点要素、层面和环节得不到及时优化。通过协调制度来合理调整和梳理各要素之间、层面、环节之间的优化关系,进而提高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4.以优化工作环境为着力点,不断创设和营造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氛围

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涉及诸多环境要素和条件,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相互结合、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决定和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没有一定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正常运作和持续进行。按照类型层次的不同,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高职教育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高职教育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而自然环境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以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高职教育环境为优化重点,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环境。首先,要确立创新型党组织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传媒技术和手段,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认知和理念;其次,要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教职工加入到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中,倡导积极向上、高效节约的创新型党组织建设风尚,对于具有突出表现的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党员进行精神、物质奖励;复次,要加快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评价体系,通过全面的建设绩效评价,来发现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最后,要合理引导社会资源,注重社会资源与建设重点、关键层面的有机结合,保证优质社会资源流向建设绩效最明显的层面,实现优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梁堃.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及创新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常亚杰,霍峻.高等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机制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4):119-121

[3]李爱平.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