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三型”党组织为抓手,引导教师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校园之优,当教书育人模范,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刘子秀,1952年12月出生,女,汉族,湖南祁东人,现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职教育管理;邮编425199。
高校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广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是加强高校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热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人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个培养人才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高校的每个教师、每个党员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使每位党员目标更远大,前进的动力更充足,自我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和发挥,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党员的理想信仰不够坚定,党的先进性体现不充分,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且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不尽到位,教育只留于形式。一般是读读原著、学学文件、上上党课、听听报告、过过组织生活等典型的“说教”方式,年年老一套,与教师党员的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对热点、难点问题剖析不深,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许多基层教师党员多是被动接受,导致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一现状,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以创建“学习型、示范型、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高职高专首批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湖南省文明高校等20多项重大荣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先导,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
学院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全面推进各系部、支部的政治理论和高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在学习中,一是在促进内化,激发党员教育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动力上下功夫。教育的实效首先表现为学习的实效。抓好学习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前提,要着力在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上下功夫。二是把学习和实践统一起来,在查找和解决问题上求实效。抓住并切实解决党员教师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进而带动、推进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三是探索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教育活动中立足长效。根据教师党员教育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搭建教育平台,根据不同时段确定教育内容,建立固定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不走过场,立足长效。四是及时总结研究与实践经验,在成果推广上求实效。培育了一批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和一批学习型标兵。学院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发展,以坚强的组织保障发展,以优良的作风带动发展,以完善的制度促进发展,以良好的形象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确定并完善了立足永州、服务“三农”的服务面向定位。创建了“五四四”办学模式,即“学研产训推”、“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融通的办学特色,明确“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四个对准的办学思路,从而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繁荣一方经济”四个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出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新路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以创建示范型党组织为引领,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固本强基抓基础,着力打造班子强、队伍好的基层组织。学院党委先后组织召开创建示范党组织专题会议20次,举办中层干部、党支部成员以及教师党员等培训班20场次,邀请校外专家讨论30场次,参训人员5000多人次。动员引导基层组织和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校园和谐之优,做教书育人模范。二是示范引领创特色,积极创建示范型党组织,深入开展“三联系、三示范”活动。即党委成员联系系部,支部成员联系班级,教师党员联系贫困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共计联系13个教学系部,98个班级,129个特困学生;“三示范”既教师党员上“示范课”,党员争上“示范岗”,支部争创“示范组织”。各党总支、党支部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党员带队示范,每一个领域都有党员在一线推动,党员干部和教师深入系部,参与指导开展活动67次,为系部及班级解决实际问题591个。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200余家,解决就业岗位800余个,还为157名学生联系勤工俭学岗位,解决助困金额19.56万元,护理系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湖南省芙蓉标兵岗,先后有28名党员教师的课评为“优质示范课”,有21位党员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真正成为各项工作的标杆和旗帜,成为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的核心力量。三是转变作风抓落实,开展作风建设和项目建设服务年活动。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系部、深入项目建设,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责任机制,对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步步跟进,全程服务,国家示范验收、全面实质性整合和本部顺利搬迁等三大重点工作圆满完成,校企合作的深度整合促进了专业的提升,畜牧兽医专业的“111”、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一周期+二循环”、护理专业的“132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院附属医院+乡镇医院”、网络技术专业的“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带动了各专业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在92%以上,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工作和湖南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先进单位。
三、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教师党员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将技术和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服务“三农”的工作中,将办学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一是通过请进来,办没有围墙的学院;二是走出去,办田间地头学院。三是扶上马、送一程、扶陪结合。学院领导带领教师党员主动出击,与地方政府及部门联系,把服务“三农”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工作要求来落实,把服务“三农”作为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工作来完成。
近年来,学院先后投入2400万元资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组装、高效益示范”的原则,建成了集教学、生产、实训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集约化生态养殖场。生态养殖场按照“环境生态化、栏舍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产业规模化”的标准进行建设,占地159亩,栏舍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5万头,年产值达3000万元,现已成为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一级种猪生产基地和外贸生猪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通过采取“学院+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了“学院配套支持→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绿色养殖→生猪确保回收→企业加工销售”的生猪产业链。 2010年底,学院牵头成立了“永州市牲猪规模化养殖行业协作集团”,主要成员是市内年存栏猪规模在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通过集团成员再辐射到全市其他中小型养殖场。集团不定期地邀请知名企业家进行市场分析或行业知名专家进行新技术讲座,使集团内成员及时了解养殖行业的新动向,掌握养殖新技术。学院通过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杨凌本香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作集团的桥梁作用,把本香农业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等向我市养殖户进行推广。同时,通过行业协作集团这个平台,成员单位相互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有力地促进了永州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先后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种养大户培训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等65期,共培训27000多人次;组织师生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咨询、专题讲座30余场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0多个,推广先进实和技术30多项,发放科技资料50余万份,农科系党支部、实习农场党支部组织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12396”,接访科技咨询2万多人次。学院通过“科技下乡、雪中送炭、服务到农家”,指导东安井头墟、道县祥林铺建起了千亩葡萄基地、万亩脐橙基地,每亩均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元。帮助和指导农民建起了千头以上集约化养猪场32个,扶植发展养猪专业户280多个,使许多农户脱贫致富。学院附属医院党总支对口帮扶零陵区、宁远的12所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技术指导,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报道学院服务基层的做法,光明日报以《潇洒大地飞农歌》为题对学院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
[1]《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办发[2010]12号)
[2]《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0])
[3]李秋夫,张立红.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的特点与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35-36
[4]徐超. 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