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于构建高职特色“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的探究

关于构建高职特色“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的探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徐楠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侧重于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研究,创新性提出“阶段化、实践化、职业化、服务化”的“高职党团共建”理论,构建出具备高职特色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文章系统阐述了“高职院系二级建带体系”和“高职团干部特色培养模式”,突破性的设计完成了针对高职顶岗实训阶段,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师、双学、双主体、双考核”建带体系。

关键词:高职特色 ;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

作者简介:徐楠,1980年生人,男,汉族,籍贯山东,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关芦庄1号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邮编101101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壮大,社会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加强高职共青团建设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了“党建带团建”的指导思想,并逐步为高职院校所践行。

高职“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指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在以高标准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依托其在学院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及在相关工作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创新工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强化对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而为培养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一、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特殊性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学制安排、学生特点、校园文化、实习方式”等方面存有差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有其特殊性。如表1所示:

表1:“比较分析”高职“党建带团建”的特性

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

高职“党建带团建”特性

学制安排

培养周期:学制4年

培养周期:学制3年

“阶段化”分明

4年都在校内学习

2年在校内,1年在校外

学生特点

入学分数高,文化基础扎实

入学分数低,理论知识薄弱

“实践化”增进

踏实,善思考

活跃,喜实践

校园文化

强调“学术氛围”

强调“职业素养”

“职业化”融合

实习方式

自主应聘,绝对“分散实习”

顶岗实训,相对“集中实习”

“服务化”延伸

(一)“阶段化分明”是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特征

高职学制为期3年,培养周期短,3年间仅有两年在校集中学习,换言之,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要用2年的时间完成本科院校4年的任务,一方面要求“党建带团建”的投入力度要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党建带团建”工作要采取“分阶段”的方式开展。如图1所示:

(二)“实践化增进”是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推进方向

围绕高职生“活跃、喜实践、爱动手”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党建带团建”工作,要在“增进实践、贴近生活”上下功夫。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偏好,要在其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生活阵地中寻找工作的提升空间。通过党建带团建将“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的职能,落实到校园生活、社会实践、专业实训等领域中,才能保证“带建工作”的实效性。如表2所示:

表2: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实践化增进”措施

“建带”领域

传统措施

“实践化”增进措施

校内

宿舍生活

宿舍长管理、团小组

1.党员宿舍挂牌制度 2.教师党员联系宿舍、填写日志

社团活动

院团委大包大揽

1.学生党员作社长 2.教师党员进社团、出成果

党课学习

聘请优秀师资、严肃考勤、严格考核

实施学生党员备党课,学生党员讲党课的活动

入党推优

严格组织员谈话制度

1.实施“入党答辩会”制度 2.组工干部联系基层

专业教学

党员带头抓学风建设

1.党员教师进班级 2.党员青年教师兼任班主任

校外

社会实践

团委牵头,辅导员实施

1.实施“党建带团建”学生社会实践课题立项制度

2.学生党建和思政课题“苗圃工程”

顶岗实训

辅导员联络

1.党员专业教师下企业

2.学生党员联络员制度

3.系(院)部党团组织与企业党团组织共建

(三)“职业化融合”是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创新要点

高职教育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既要掌握娴熟的实操技能,更要具备符合行业文化的职业素养。高职特色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主要的是应体现出固化在学生身上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化融合”就是要通过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搭建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培养相融合”的平台。如图2所示:

(四)“服务化延伸”是高职“党建带团建”工作在实训环节的拓展

第三学年高职生将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训。该阶段是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最需要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在顶岗实习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仅仅局限于“实习、就业”的动员,更重要的如:“校外学生的入党推优问题、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学生思想政治的考核问题”等,都亟待完善。基层党组织必须对上述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要转变职能,提高对实训学生群体的服务意识,要通过抓好“下企业党员教师、校外实训学生党员、团总支书记”来加强党组织自身的“服务化建设”,进而带动、推进高职实习阶段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特色“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

(一)“院系二级”建带体系

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瓶颈问题”是学生在校时间短。如何充分利用两年在校时间,通过加强党建来带动、促进团建,最终实现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这不仅需要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为关键的因素是系(院)部党总支、党支部“建带工作”的实效性。高职特色“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的基础是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院、系二级”带建体系。

1.院级“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

学院党委要加强对院团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要充分运用“后备军和助手”的作用,要通过团的工作来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将共青团工作有机的纳入到学院党委工作要点中,才能提升共青团在学院中的影响力。在学院层次加强党建力度来带动团建,关键在于强化党委各职能部门与院团委的沟通联络。换言之,“党建带团建”不仅仅是党委组织部的工作,还涉及到党委宣传部、党委保卫部、党委学工部等。团委工作若缺乏与党委相关部门的纵向沟通和与党总支的横向联络,那么学院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就难以推进。因此,院党委,首先要帮助院团委理清和党委各职能部门的纵向关联,其次,要构建起院团委与各党总支间的横向交互平台。如图3所示:

高职学院的“党建带团建”工作还要力争做到“全方位”。所谓“全方位”应该包括:“带动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工作发展,特别是要不断优化团组织的工作条件。”院党委要协调各级党组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建”和“带”,就不仅要强调资源的投入,还要有成果的产出。要在各级党组织中推行“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制”,要实施“目标管理”,在各级党组织中构建“党建带团建”的目标体系,要紧密围绕“五个力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完成工作任务:第一,力争为各级团组织配备一名优秀的团干部;第二,力争建立一支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骨干队伍;第三,力争形成一系列围绕学院党委中心工作,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好活动;第四,力争有健全的行为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第五,力争有保障工作开展的经费和阵地。要切实有效地实现“党建带团建”的“五个力争目标”,就需要构建四套“保障机制”:第一,“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把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安排,要制定具体的实现方案和阶段性目标,要签署责任书,实行“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负责任”。第二,“党建带团建”领导协调机制,要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制定工作规划、掌握工作动态,总结交流经验,解决突出问题。第三,“党建带团建”工作联系督导机制,院党委班子中要有专门负责联系团学工作的院领导,要与院团委一起定期走访系(院)部党总支,要建立起督导联系区域,并负责到底。第四,“党建带团建”工作考核机制,把加强团组织建设作为考核党团领导班子实绩的内容,在党团干部的年底述职考核标准中要有所体现。如图4所示:

2.系级“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

系(院)部“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的构建是决定高职院校“带建工作”成效的关键。如图5所示:

在系(院)部“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中,团总支直接接受党总支领导,团总支书记通过列席党政联席会,加强与各党支部的沟通联络。团总支委员会由书记(党员辅导员)和八位二年级学生党员组成,任期一年。其中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在团总支书记的指导下负责系(院)部各团支部工作的协调督导,并承担与院团委日常工作的沟通联络。其他六位委员都有自己分管的学生自治部门,各部门的部长、副部长、社长、副社长等干部,由团总支在二年级学生中聘任,聘期一年(大一新生担任干事;大二干事应聘为委员、干部;大三委员、干部卸任,进入顶岗实习环节)。这样在系(院)部层面就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领导学”的工作格局,在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八位学生骨干具有“三重身份”:一是学生党员、二是团总支委员、三是各学生部门的主管干部,而“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队、社团联合会、班级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就成为了团总支下设的执行机构。“党、团、学一体化”的带建体系其优势有四:一是加强了党团工作的契合度,强化了团总支的战斗力。二是团、学一盘棋,理顺了团总支和学生会的角色定位,实现了共青团工作在系(院)部学生中的全覆盖、全影响。三是有效地培养干部,搭建起学生干部梯队。四是适应“两年校内,一年校外”的学制安排,保证了团学队伍士气,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团干部队伍”的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的团干部培养,应侧重三项技能:一是要能围绕专业开展团学工作,要具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相融合的本领。二是要能从“理论知识学习、校园活动教学、社会实践教育”三个维度中开发出符合高职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三是要下企业,了解行业情况,为高职生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1.围绕专业开展共青团活动,体现了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高职“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职业化”特征。团干部队伍的配备不仅需要专职化(专职制正科级团总支书记),还要专业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制正科级团总支书记)。各专业教研室党支部和党员教师,要加强与团总支的协作,要努力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企业文化等专业教学元素融入到团学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要有意识的借助团学工作载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果。

2.根据高职生自身“善实践、喜动手”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团干部要将一项团学活动,设计为一节实训课程。要通过对活动的分解,指导高职生动手参与,要将活动的每一个准备环节设计为课程子模块,要采用任务导向技术,引导高职生完成工作,已到达“做中学”的思政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在团干部队伍培养上,要着重于“课程开发技术”的运用。如图6所示:

3.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团干部下企业开展各类考察调研,院党委要

搭建团干部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要想办法提升团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团干部带领学生下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在科研立项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学院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应吸纳团干部加入与专业教师一同指导学生参赛。对于优秀的团干部,院党委还可以通过挂职交流或轮岗培训的方式,对其进行继续教育。

(三)“校外顶岗实训阶段”的建带体系

针对高职生集中参加校外顶岗实训的学制安排,通过构建“双师、双学、双主体、双考核”的工作体系,创新“党建带团建”模式,有效提升“阶段化带建”质量。如图7所示:

1.“双师”:从事第三学年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应在系(院)部团总支中担任副书记,主要负责校外实训生群体的“团组织格局再造”。服务领域主要涉及到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配备由专业党员教师兼任的班主任,充分调动专业教研室党支部的“建带力度”,加强党员教师对校外实训学生的关注度,从而保证实训高职生与系(院)部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2.“双学”,加强校内外学生党员群体的组织工作,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建设。将日常性、程序化的事务工作分配给校内外学生党员完成,一方面,简化了辅导员的事务工作,另一方面,保持了校内外学生自治组织间的联络,提升了“向心力”,锻炼了干部队伍,为学生党员发挥“带建作用”,搭建了平台。

3.“双主体”,高职院校与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在依托企业资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各级党团组织也要依托企业内部的党团系统,对顶岗实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再教育。系(院)部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和团总支要加强与实训企业党团组织间的共建活动。要尽量实现学院党团组织职能的向外延展,促进校企合作“党建带团建”模式的开启。

4.“双考核”,对实训期满的高职生,在考核标准上,除“技能鉴定”外,还要增加“思想政治考核项”,内容包括:学生配合实训教学的表现、参加校企党团活动的情况、撰写思想汇报的篇数、义务承担校企工作量等。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运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专业教学技术”,更要实施适应高职特色的“党团共建”思政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提升高职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素质,塑造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在吸纳普通高等院校“党建带团建”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注重结合自身特性,创新“带建工作”的思路。

文章中所论述的“院、系二级”带建体系、高职团干部的三项核心技能、“双师、双学、双主体、双考核”工作模式,都是在高职党团共建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具有一定实效性“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

各高职院校在运用上述“建带体系”时,还要对应学院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和完善。只有通过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高职特色“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的构建才会完善,高职“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才会提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创建才会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涛,高静,潘卫国.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44—45.

[2]郑虹.做好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J].德育研究,2011,(6):73—75.

[3]温文妮.论建构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9—261.

[4]李惠.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华章,201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