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学院教育质量,推进综合考评制度和多重激励制度,完善内部劳动分配制度模式,将有效促进学院管理体制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现有人员9人,处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3人、科员5人,取得副高级职称2人,中初级职称7人。全体员工长期致力于对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探索建立新的人事分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院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为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合理配置和优化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推进我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人事分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学院发展建设的必然需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学院“稳定、和谐、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以“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原则,从学院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逐步建立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机制,为全面提升学院的内涵,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和创建一流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到位,加快改革,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2.通过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3.以人为本,尊重个人选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4.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
5.通过改革,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提高我院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根据学院实际和“精简、高效”的原则,以转换机制为核心,通过改革机构,定岗定编,聘用考核,完善分配,两级管理等环节,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通过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规范和理顺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
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按总量控制,分类切块,满负荷工作量的原则合理定编。在总的编制范围内按需设岗,明确岗位职责。
按“公开、公平、择优、竞争”的原则,强化岗位,淡化身份, 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并对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建立竞争机制。
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降低管理重心,扩大系(部)职能,增强系(部)活力,加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充分调动和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发展规划,按照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并根据工作需要,通过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设置各级机构。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以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学院编制管理规定, 按职能、任务和性质的不同,实现分类管理。基本教育规模编制由学院直接管理,统一使用。非基本教育规模编制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从严掌握配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核定学院的事业编制总数,按照“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和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原则,对各类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定职责的管理;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缩减事业固定编制,强化流动编制管理,流动编制由学院统一掌握,主要用于特聘教授、吸引人才以及扶持重点专业建设等。鼓励缺编部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和急需人才。根据学院实际,积极拓宽分流渠道,逐步压缩党政管理队伍,稳定教辅队伍,继续增强专任教师队伍。鼓励聘用企业生产和工程第一线具有相应资格的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或按合同从事管理、教学、教辅及科研岗位工作,不断优化人员结构。
在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以及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办法的基础上,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目标管理,体现效益分配的原则。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逐步扩大基层办学自主权。
1.根据“按需设岗、公开竞聘、平等竞争、择优选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度,并实行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
2.根据学院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党政管理、工勤技能等各类各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和聘用期限,按照规定程序对各类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学院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与上岗人员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全面实行各类人员的合约管理。
3.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对照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在规定期限内由聘用方对上岗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经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通过解聘的形式终止聘用关系。被解聘者作为待聘人员,由学院人事处(具体由人事处的人才开发调配科负责)组织培训后,推荐到有空余岗位的部门竞聘上岗。
1.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实行以岗定薪,建立国家工资与学院内部岗位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真正体现重实绩,重贡献,将职工收入与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充分发挥岗位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
2.学院对每年的内部岗位绩效工资进行总额控制,并逐步使教职工的收入水平与学院的建设发展和办学效益紧密结合,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分配调节机制。
3.学院内部岗位绩效工资按分类分配的原则实施,对各部门的绩效工资根据其岗位聘用情况实行总额切块划拨。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降低管理重心,扩大教学系(部)职能,加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增强系(部)活力,充分调动和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院更快发展。
学院将管理权限重心下移,对教学系(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经费切块总额包干管理,逐步分阶段建立以系(部)为主体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及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和有利于系(部)相对独立发展的人、财、物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程,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保证教职工聘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修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待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人事处负责学院的待聘、落聘人员管理、托管、培训、转岗安置等工作。对在聘用工作中落聘、待聘的教职工,可在学院内转岗聘用或向院外流动。
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专长和潜力,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为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行业绩量化积分考核制度。通过对教学、科研、管理、教辅等方面工作业绩成果的量化计分,建立高效、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学院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手段,直接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应由学院成立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领导此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学院整体部署,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贯彻实施,并抓好落实。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学院的整体改革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配套实施方案。所有改革方案要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学院党委审定后实施。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直接关联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在改革之初,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全国全区的改革形势及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改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各项改革之中;同时,要注重调查研究,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学院稳定和改革的顺利推进。
1.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0〕59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
3.《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内人发〔2007〕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