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提高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

提高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袁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既对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各级党校教育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探索、创新高职院校党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校;教育框架

作者简介:袁蕊,女,汉族,河南人,1976年3月出生,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政工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邮编:10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吸收到我们党内,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既对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各级党校教育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是党校办学的首要任务,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既是提高党校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探索、创新高职院校党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科学地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进行初步探讨。

一、党校是高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主阵地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近十年来新兴起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目前在学历层次上大多数限定为专科。这两方面因素决定现阶段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学生有其自有的特点。高职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也将是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他们中间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校在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承担着主阵地作用,要在党校办学中向党校学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从理性上了解党、认识党,通过学习、思考,明确自己的政治追求,树立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由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大学生的特殊性,如何发挥好高职院校党校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党校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发挥好主阵地作用。

二、高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状况对党校有期待,有要求

为了全面把握我院院系两级党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体系,我们对2013年上半年参加院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入党动机、价值取向、政治理论水平及院系两级党校培训工作等方面。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状况,提高了我们对党校教育重要性和任务的再认识,从中也有一些启发。此次共发放问卷243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

(一)关于入党动机方面

在关于入党目的的选择中,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入党可以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6.81%),其次是“入党可以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59.57%),而只有31.26%的学生同时选择了以上两项。另外还有近12%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希望我入党”、“大家都想入党,我也想跟着他们”。

对于“若大学期间未能入党,对于入党问题你有何打算”的选择,14.47%的学生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再考虑入党了”,11.49%的学生选择“考虑加入其他政治组织”,还有2.55%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

在谈到参加党校学习收获时,甚至有13.62%的学生坦言参加党校学习“只不过是得到某种证书罢了”。

以上情况说明,这些一进入大学就向党组织表示了入党愿望的学生,虽然经过了系级党校的初步教育和引导,但对党的追求还很不牢固,还未建立起政治信仰。因此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院系两级党校教育全过程,着力强化党性教育,帮助其建立明确的政治信仰。

(二)关于个人价值取向方面

选择比列

同时选择④和①、②、③的比例

选项①:自愿提供无偿服务,把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看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

82.98%

20.26%

选项②:能为集体或同学提供服务,哪怕占用了自己的时间,我也感觉很充实

78.3%

21.50%

选项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我愿意放弃个人利益

67.66%

14.04%

选项④:首先对个人有利又能服务大家的工作我才愿意去做

32.34%

选项⑤:个人利益是最高利益,任何人、任何事不能侵害

5.11%

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多选题(最多选3项)。从学生选择选项①②③的比例来看,说明大多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着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有较为坚定的“为集体或同学提供服务”的意识和决心。但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选择①②③的同时又选择了第4个选项“首先对个人有利又能服务大家的工作我才愿意去做”,不经意间做出了矛盾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学生对集体的认识、对党的追求还处于朴素的认知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还要不断地锻炼和考验。同时也提醒我们,一旦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什么考验,这种认识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也不排除少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仅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来讲“奉献”, 以个人利益的得失来取舍个人行为,甚至还存在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党校必须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党性教育和“三观”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

(三)关于党的理论知识方面

从调查看,学生学习、了解党的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参加学院党校学习(57.87%)和系里党校的学习(55.74%)。“平时自学”的人只有24.26%。

参加院级党校学习的学生都经过了系级党校学习,应该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调查中只有30.64%的学生能够从对党员义务的五句描述中选出正确的三句,只有14.47%的学生能够从对党员权利的五句描述中选出正确的三句。

在问及“党员能否有宗教信仰”时,65.11%的学生认为“党员可以有宗教信仰,因为按照宪法有关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只有24.26%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是唯物论者,不可以有宗教信仰。”甚至还有6.38%的学生表示“自己就是信徒”。这也说明,学员对《党章》的学习浮于表面,缺少思考和理解,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知识缺乏认知,还未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

在对《共产党宣言》的五句描述中,28.94%的学员正确地选择出了两句。在对“你读过的对自己理想信念影响较大的政治理论书籍”和“你读过的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影响较大的文学类书籍”的调查中,接近半数的学生或仅列出一部相关书目,或直接交了“白卷”,这种情况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十分欠缺,党校培训应该为他们补好“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这门课程。

我们认为这些已经系统参加了院系两级党校培训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有着端正的入党动机、明确的政治追求和信仰,具有一定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然而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纳分析却不难发现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一是有了初步的政治追求,但不牢固,还没有建立稳固的信仰基础;二是通过参加党校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学习途径掌握了一定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但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三是各系(院)部党校教学内容、要求不同,目的不明确,一些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四是院系两级党校教育内容和教育层次不清晰,甚至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强人意。这些问题需在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时加以重视,找寻有效解决途径。

三、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提高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认为必须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出发,整体上构建好院系两级党校教育的框架,明确教育目的,划分好院系两级党校各自承担的教育职责,有针对性地统筹设计好两级党校的教育内容,组织好教学,提高党校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好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进而有力地推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一)整体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的原则

1.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多为专科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是不争的实际,但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上,绝不应该降低要求,特别是政治标准,这是党校教育首先要明确并坚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研究部署会上强调,要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这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确立了标准。院系两级党校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作为整体构建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和教育他们建立并不断坚定政治信仰,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推动者” 。

2.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是党校教学活动的“参照系”,是党课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标”。党校教育同样要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实际,在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体系时,必须先行把握教育对象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也就是要提前对教育对象的政治倾向、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然后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设置恰切的教学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首先必须全面、正确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升华党性认识,在思想上夯实入党基础。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一经确立也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时期、不同批次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框架内容做适当调整、补充。

(二)做好院系两级党校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

统筹设置教育内容是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工作的核心,也是确保院系两级党校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此要围绕党校教育工作总体目标,科学筹划院系两级党校教学大纲。按照当前院系两级党校职能的划分,系级党校的前期培养和院级党校的再教育,应当是连续、递进的关系。

系级党课主要应解决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既要彻底解决学员对“如何申请入党”、“入党程序”等方面“不了解”的问题,也要加强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史等知识的普及以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先进性教育,避免出现对党的理论概念、基本常识的模糊认识、错误理解,提出并回答“为什么入党”的问题,使他们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启发学生“了解党、热爱党、追随党、服务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院级党课学习是系级党课学习的延伸和深化,既要巩固学生初步掌握的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强化理想信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针对高职大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把大家并不陌生、又通俗易懂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作为教学内容,选学《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政治理论著作,指导入党积极分子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政治素质,这样也避免了两级党校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学习原著,提升他们读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内化,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宣传者和推动者。

(三)重视发挥实践教育对理论教育成果的转化作用

实践教育是加深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推进理论教育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党校教育必须坚持一手抓理论教育、一手抓实践教育,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课堂之外的实践同样作为党校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鼓励、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发挥模范作用。在构建院系两级党校教育框架时,要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设计和规划。系级党校具有直接面向和服务学生的特点以及工作灵活、细致、到位的优势,要积极把握这一特点和优势,把学生的集中培训与学生的日常培养结合起来,把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和系部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将系级党校实践与支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提高党性修养,并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优良传统和宗旨教育,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使系级党校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同时,院级党校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团委等部门所拥有的实践基地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从不同层面与角度提出活动要求,协作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优秀品质,外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全方位、多渠道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为确保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东..高职院校二级党校教育创新初探. 辽宁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121-122

[2]郝翠荣,李义勇.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状况调查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