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化的管理内涵建设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化的管理内涵建设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丁绍芳

摘要:论文分析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科学管理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学化管理;运行机制;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丁绍芳,1957年5月,女,汉族,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党建研究。单位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100176。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师资、生源、设备、经费等固然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但能否发挥这些因素的效益,还取决于能否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合乎学校内部和外部客观规律的规范来管理学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任务,体现了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大大促进了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而在当今的“后示范校时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矛盾和问题凸显,这些问题制约着学校进一步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高职院校在内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学校内部管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色彩。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沿用科层式结构,等级分明,干部能上不能下,中间环节太多,办事效率不高。

2、学校内部管理方式缺少柔性管理手段。在教学评价体制、津贴分配体制等方面强调静态的职称、职务、行政级别等因素多些,而少有关注到教职工工作的动态过程和实践性,一些教职工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中,存在“铁饭碗”、“大锅饭”的影子。

3、学校内部管理的开放程度不够。目前诸多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政校企行”四方参与、现代化大企业合作为基础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组建“政校企行”四方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打造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携手合作新的办学体制机制。但还是缺少实质性的管用的措施,难以从根本上保证行业企业的大师、社会的专家学者及高级管理者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人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很难摆脱管理职能仍局限在校内的局面,也缺乏通过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与转化、管理咨询、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革新或者通过直接投资、组织生产、开办企业等手段服务社会的能力。

4、学校管理者素质能力亟待提升。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尖锐地摆在管理者面前,不务实际、好大喜功,盲目攀比,有章不循的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解决,内部管理就不会真正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高等职业院校就难以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新要求,难以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1、要认清形势,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在深化改革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将着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些都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使重点建设专业与当地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够提高产品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没有科学的内部管理,即使再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要注重内涵建设,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变化趋势的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事业发展也将进入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抓内涵建设,从根本说,就是抓内部的科学化管理。惟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上高水平,惟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出高效率,惟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有高质量。管理者要全面分析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管理学校做出理性的全面的思考,既把学校自身作为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职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又把自身的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学校管理组织的系统化。应加强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做到内部有序、合理,外部关系协调。使学校内部管理的各层级、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尽其责,保证系统高效率地正常运转。

三、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对策

1、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将提高青年受教育程度、掌握就业技能和充分就业紧密结合。一是要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内部各项管理都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二是要树立管理育人的观念,进一步改进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三是要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要根据高职学生技能思维相对较强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每个学生负责,促进每一个学生自身全面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成才。四是既要考虑人的物质需求又要考虑人的精神需求,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实行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并重。五是要革新传统管理方法,从“以人管人”向“以制管人”转化,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

2、要建立民主开放的领导模式、提高管理决策水平。高职院校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高教法》,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减少盲目性和主观性,增强决策程度的科学性和决策机制的高效性。首先要加强决策民主。应多听取老师、教授们的意见,增强决策管理的公开与透明度,建立相应的民主参与机制来协调多方权力、多方需求和多方利益的分配关系。这是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其次发挥学术权力参与决策的作用。最后要正确处理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的关系。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际上要求学校大事集体决策,这是防止决策失误和权力腐败的最有效措施。但在学校内部管理的正常运转中,有时需要各层级行政主管及时决策,因此不断提高学校各层级负责人的决策能力,并赋予他们决策权力,这是行政管理职能所需。同时又必须把握好这种权力,正确处理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的关系。

3、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激励机制。提倡科学用人,用其长避其短,人尽其才。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三是要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采取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教代会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并强化财务、审计在管理过程中的监控作用。四是要完善保障机制。要严格操作规范,要提高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原则、议事规则,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同时强调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机制。

4、营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目前的高职院校有许多是合并校,创造一个非常和谐的氛围,使内部管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对于合并高职院校尤为重要。在管理中提倡以文化启迪人,以文化说服人,要使管理过程人文化,提倡在员工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营造一个和谐的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管理环境。

5、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学校要像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样,抓好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强理论培训和基本功训练。要鼓励管理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工作研究。要培养一批懂业务、善管理、强素质的管理干部,从整体上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在政治、生活待遇上予以保障,充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科学化的管理内涵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在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