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政道德建设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既是从政道德的建设者,又是社会道德的引领者,其道德规范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如何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宾平,女,汉族,籍贯,湖南衡山,1976年9月出生,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现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部副教授,长沙410004.
从政道德建设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年代,和谐社会,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容易被人忽视,而领导干部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既是从政道德的建设者,又是社会道德的引领者,其道德规范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问题。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拒腐防变的基础防线。加强从政道德建设,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以高尚的道德品行约束自己,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以崇高的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时代意义。本人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兴趣者们参考。
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我们党和执政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也给从政道德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加强从政道德教育,首先是加强“忠义”教育,以忠诚为导向强调“忠”是德之首。忠,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仁人志士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人品优劣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忠”即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领导干部的忠,首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操守和纯洁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政治本色,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与党同心同德。其次是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食民之禄,忠民之事”。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拥有权力但更多的是义务,时刻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谨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自己为官一任能给一个地方留下什么,怎样才能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多增一些收入,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回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再次是勤勉敬业的自觉奉献。领导干部必须像战士一样忠于职守,知责思为,履责能为,尽责善为,紧盯工作目标,争创一流业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领导干部要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大胸怀,兢兢业业干事,踏踏实实工作,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问题面前不逃避,在成绩面前不贪功,才能经受组织的考验和社会的评判,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二是加强思想教育。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经常深入学习探讨如何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章规范言行,从理论上、思想上真正分清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努力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三是加强道德修养。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修身,对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主要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自身修养,从根本上说,是内在的自律,是长期的修养和磨炼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要注重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接受社会评判,在实践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小节”上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二)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时时用党纪国法告诫自己,时时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时时以先进人物鞭策自己,防微杜渐,以正官德,才有可能修成“正果”。(三)是善养浩然之气,构筑反腐防线,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之本。(四)是大力弘扬“修身”之风,重用“修身”之人,把重德修身的“能人”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以德“示范”,以德“标榜”,推动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德是修身之本、为政之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我们只有认真落实总书记的“五德”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真正坚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确保我们的党永不褪色,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在干部管理机制里建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逐步推进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做好这方面的文章,要着重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在干部管理机制中建设一个从政道德考核机制。我想两个部门可以考虑,组织部和纪委,或组织部与纪委联合成立机构。第二是要完善道德规范体系。要以领导干部所处的具体行业、部门、单位为类别,根据具体岗位的性质、职能和责任,结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标准和领导干部的特殊道德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简单明了、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用制度规定下来,作为规范行为、履行职责、兑现承诺的标准。第三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干部做什么样的人,怎样为官、做事,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选人用人导向。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把干部道德表现作为领导干部素质考察、政绩考核、提拔任用的主要标准和条例,实行“道德一票否决制”,领导干部就会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和践行,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干部作风就会迅速好转。第四是从政道德考核一定要严,除了“道德一票否决制”外,对从政道德上出现问题的干部一律不再录用。什么“允许干部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在道德上是不允许的,道德不过硬的人,最好也不能作为领导干部用,否则“加强从政道德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第五是如何加强管理机制的从政道德考核。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录用新时代的“包青天”;二是要“公开执法”;三是要“人大”、“社会舆论”、“人民群众”三家联合监督。
监督是从政道德品质形成和巩固的强有力保障。只有在严格的监督下,党员干部才会时刻警醒自己,确保言行不失德、不失范。只有加强监督,把领导干部置于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中,阳光做人,阳光做事,才能真正有效的做到防腐拒变,真正从源头上筑牢贪污腐败防线。一是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要自觉主动而不是敷衍抗拒。要认真按照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各项廉洁从政制度来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帮助自己从源头上筑牢贪污腐败防线;二是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监督的主体。群众的监督是最广泛、最彻底的监督,也是最公正、最客观的监督。领导干部要主动提高公务活动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激发党内外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人人负责,人人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自己为所欲为;三是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道德的养成,既需要个人的内心修养,也离不开社会的环境熏陶。为此,要提高干部道德水平,一定要切实发挥好舆论的引导作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阵地作用,对党政主要部门、关键岗位、重要职务进行监督,既要总结和宣扬新风正气的典型,又要发现和抵制歪风邪气;既要树立转变作风的典型,又要宣传敢抓敢管的典型;既要重视上级对下级的表率示范作用,重视从身边发现和树立正面典型,又要注重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让不道德行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只要整个社会的道德意识提高了,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坚决地批评和斗争,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只喜欢好的宣传,不喜欢“曝光”,实际就是“从政道德”有问题,害怕舆论监督,对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舆论阵地限制太多,使得舆论引导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县级以下基层,舆论阵地成了单纯的“宣传阵地”。非敌对恶势利的舆论阵地,其舆论主题不会长期跑偏的,我想任意限制舆论监督的现象必须刹住,否则“舆论监督”就是一句空话。
道德是软要求,制度、法律是硬约束,道德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法律的协助。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从政道德方面的问题,往往与制度缺陷不无关系。从中西方对比中,借鉴国外经验看,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障。对领导干部来说,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核心是用制度管住自己。法规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申明党员干部从政准则和行为规范,明确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和法纪红线。目前,《党章》、《公务员法》、《廉政准则》等在推进党员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了强大效力,但还缺乏从政道德建设规范。应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规范,逐步将从政道德建设有关内容规范化、制度化。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从政道德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从政道德规范,大力培育和树立良好的从政道德风尚。也许有人会说“道德建设”,不是“法规建设”,没有错。在道德建设要强化的时候,借助相应的法律强制作用,推动从政道德建设,虽然一开始领导们会难适应,但慢慢养成规范后,就会变成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也就是“道德风尚”,这时道德水准也就真正意义上提升了。
勤廉是从政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从政道德建设成绩就是抓勤廉表现。“勤”,即勤政,勤政才能通民。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勤政,是领导干部立职之本,一勤而百事治,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勤政的价值取向在于为民,一心为民,服务于民。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是事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其位就必须要谋其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党和人民服务决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勤奋工作。同时,我们强调勤政,就是要反对倦政。倦政就是懒于政事,说白了就是不干事;不干事不是简单地指上班点卯撞钟,无所事事,更主要地是指不负责任,不解决问题,不触动矛盾;当领导的,不能怕困难,不能怕矛盾,不能怕吃苦,也不能怕受累。事实如此,干事没有不吃苦的,没有不困难的。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看见难事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想当个太平官,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当然,倦政也包含整天忙忙碌碌而不干正事。整天也是早出晚归,夜以继日,腿不停地跑,手的不停地写,嘴也不停地讲,辛辛苦苦,热热闹闹,但干的事情不切合实际,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甚远,是在认真地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用群众的话来说,这样的事干了还不如不干。所以,勤政,要勤于干正事。那么,什么是正事,什么不是正事,道理标准很简单:凡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幸福的事,就是正事;有违的、不利的、不实际的,就不是正事。正事就多干快干,反之就少干不干。廉,实质上是从政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规范,即底线规范。这种底线规范是道德与法纪的临界线,所以对人的约束力要强于其他道德规范。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清正廉洁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做到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心不贪,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沾,才能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拒绝腐败,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1]崔巧霞.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刍议[N].博尔塔拉报,2012-8-30.
[3]湘潭廉政.浅谈如何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OL]. http://aj.xiangtan.gov.cn/html/xtlz/llyj/2012/723217460.html.20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