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李晓飞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难度大,尤其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一直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策略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高校要担当起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型人才的重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教育课程,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着眼于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联系起来考虑,要符合学校工作总的要求,摆到适当的位置上。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把理论学习采取广大同学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感知和理解。其次要以理说人,以情动人,以德服人。入情入理才能入脑入心。教会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二、提高师资力量,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建设,从而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进展缓慢,甚至偏离了方向。一、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充满活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二、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重视教师自我教育;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业绩考核和评价制度,加大师德建设管理与监控,真正使制度条例通过教师的行为表现出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教师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道德情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学生思想品德要靠教师去塑造;学生良好的学风以及学校良好的校风要靠教师去营造。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所以我们要注意发挥高校政工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身受益的。因此,学校要在指导思想上,把师德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常抓不懈。

三、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权重

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社会调查、劳动锻炼、科技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停留在课本和教室里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制约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在组织活动中,力求安排学生深入基层、生产第一线,与工农群众在一起劳动、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能真切地体验到一线工人群众的苦乐,了解工农群众的思想,加深与工农群众的感情。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把教育和娱乐有机结合,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通过观看和欣赏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美术、舞蹈、体育比赛及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文化体育活动,使师生在观看和欣赏中不知不觉地陶冶性情、提高觉悟、增长知识,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校开办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辟理论宣传网站、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专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丰富网上教育活动。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监督与管理,减少网络垃圾的侵害,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素质养成教育,把学生引向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潮流中去。

五、树立典型形象作为榜样,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准一个典型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学校教书育人质量。我们应继续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梁强、李素丽、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应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身边那些勤奋好学、自觉奉献的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学生有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福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2009

[2]刘长清.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