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职感恩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高职感恩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石勤玲 吴郁芬

[摘要]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路径,高职院校可以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环境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职内容途径

感恩教育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指引,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契机。对高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既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感恩教育及其含义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所产生的认可并立志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实践行为。感恩是一种态度,一种品德。常怀感恩之心,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会让人更懂得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懂得识恩,学会回报,把报恩看成自己的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实践。

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内心进行肯定;其次是情感层次,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情感,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感恩意识,让这种愉悦的感觉促使自己去学会报恩和回报恩情;最后是实践层次,感恩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为,并能长期坚持这种行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羔羊跪乳,义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恩不报非君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名言,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崇尚感恩的典范。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然而,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需要教育点拨和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认知层面点化学生识恩情、知恩情,形成正确的道德感知理念,引导大学生捕捉和感受生活中的恩惠细节,认识到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培养、大自然的赐予,是自己得以滋养和成长的肥沃土壤;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是贯穿于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营养;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切实感受到恩情的价值。

二、高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会感恩,感激父母。感恩教育急需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这一传统伦理精华,培养人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感激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等优良传统美德,在感恩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会感恩,尊师敬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学生应当要尊敬、感激自己的老师,尊敬师长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然而当今社会不少人对老师的教诲缺乏感恩之心。有些学生上课经常交头接耳或呼呼大睡;有些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形同陌路人;还有些学生精神空虚,学习缺乏动力,不求上进,辜负了老师和学校的期望等等。在这种形势之下,发扬中国传统尊师美德,让学生学会尊师敬师,显得异常重要。

(三)学会感恩,关爱他人。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人们重视人、尊重人、帮助人、同情人,以及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等思想,对于克服自我中心主义,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会感恩,勇担责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感恩教育中极为重要。感恩心与责任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立存在的。在实践中,个人接受他人、社会的馈赠、援助、支持等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应当要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恩,在享受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应当学会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并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就应当以勤奋学习为责,尊敬师长,不断上进。感恩社会、他人的关爱和国家的期望,就应当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奋发努力,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学会感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胸怀以及尊重自然、回报社会的高度使命感。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热爱、尊重、保护和合理地利用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空气、雨露等生存的物质条件,我们理应积极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三、高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环境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培育健康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高校要经常对全体师生进行感恩教育,要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博大胸怀、社会的行进脉搏、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之路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既要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施恩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而这将是施恩者所不希望看到的。要引导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生死关头经考验,危难之中见真情。要利用丰富的感恩资源激励学生。要努力挖掘古今中外名人有关感恩的嘉言懿行,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抓住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搜寻益智育德的成语典故、寓言童话、歌曲、影视等文艺作品,使这些丰富资源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激发强烈的感恩情感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进行感恩演讲、书写感恩家书、举行感恩征文等一系列与感恩相关的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要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另外,高校感恩教育应尽可能地寓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环境创建中,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启迪。

(三)寻求优化的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因此,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激发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具有缄默特征的东西交融在一起,进而在这种交融和行为表现中丰富、发展感恩品质,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感恩。例如,搞社会调查,写报告、体会;参加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及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写祝贺信、感恩信;开展感恩专题教育、组织特色感恩活动;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开通心理情感热线、搞好特定节日的感恩教育;每逢重大节假日开展慰问活动,开展扶贫、救灾、捐款、捐物活动;高校与社区、部队、工厂、农村开展道德使者活动,开展联谊竞赛、树典型活动等。

(四)营造良好的感恩环境

感恩教育是一个正面教育、事迹感染、氛围影响的交融体。教育措施历来只有在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加强感恩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是十分重要的。一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本身具有导向、熏陶、激励、辐射的功能,感恩教育主要的课堂在日常生活,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感恩教育良好的素材。二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容易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易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感恩教育最好的环境。三要将感恩教育置于全社会,通过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开展社区共建等形式,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在感恩教育方面的联系,加强合作。四要把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通过积极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并以此为载体,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中扎根,成为其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崇高精神追求,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荣知耻、知恩报恩的高素质人才。

感恩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基本价值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念基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德育目标、家庭和谐幸福的根基所在,是个人人格完善的基本素养。加强感恩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凸现了人的价值,把教育与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培养高职学生完善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价值。进一步拓展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更能让高职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有利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