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司淑玉 司申丽 袁堂卫

摘要:本研究采用Moss等(1981)编制的我国学者沈其杰等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和彭永新等(2001)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1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地学校类型差异,职校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普本生的高。(2)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性相关;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和成功性能更好的预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环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1.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办学,而且关系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和谐的构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变得更加严峻,据报道,2010年全国高校将有630万毕业生,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这说明当今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有效增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使大学生能够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和个人的特点合理就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迫在眉睫。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源于职业决策理论,Taylor和Betz(1983)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可操作性定义确定为:个体对自身完成准确自知、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胡艳军,2009)。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首先是从性别差异的研究开始的,班杜拉认为“男性和女性作为两个不同群体,对各种职业的能力直觉存在差异,但在决定选择什么职业的能力知觉上没有差别。”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得出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我国有研究表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普本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王同军,2007)。

家庭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始于Roe(1957)的研究,研究中指出个体早期与父母的关系影响其后职业选择的偏好。有研究显示,在子女通过职业独自进入社会之前,父母作为子女的抚养者和主要交往对象,其个人特质、教育方式等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杨永宁,王建国,2009)。研究表明,父母对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在职业方面所提供的支持,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增强其职业自我效能有着积极的作用(王桢,时勘,高晶,2005)。亲子依恋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父母所形成的依恋类型,会影响到他们在校的一些适应性行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往往会更主动地对周围环境加以探索,而职业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愿意对职业世界加以探索,而自我效能有助于这种职业探索行为的进行。因此,安全依恋型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往往有着更高的职业自我效能,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显得更为积极、主动(王君,2007)。

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教育要求和工作职责与父母教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因子和过分干涉因子虽然和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无显著性相关,但这两个因子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有负向的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因子虽和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相关,但这两个因子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有负相关的影响(王君,2007)。Holland(1977)的研究表明,父母支持与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追求关于特殊职业兴趣教育准备的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广义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狭义的家庭环境指家庭的精神环境。本研究中,家庭环境仅指家庭的精神环境,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性、矛盾性、独立性,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念,整个家庭的知识娱乐氛围和组织控制性等(张珊明,2006)。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深刻而长远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系统的探索家庭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本研究假设:(1)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效能会存在性别差异;(2)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存在差异;(3)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因子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2.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随机抽取山东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共220人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被试195人,其中普本生共95人,职校生共100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所用问卷包括: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该量表由Moss等于1981年编制,沈其杰等修订。该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运用,国内已有大量采用该量表评定家庭环境的文献。共90个项目,采用两点计分。包括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家庭环境特征: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各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63-0.92,Cronbachα系数为0.53-0.75。要求被试能够识字阅读。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使用彭永新、龙立荣(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用来帮助被试了解在选择未来职业时所出现的困难及其原因,为进一步对其进行职业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共39个题目,分为“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五个因素。全部采用五点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有信心作出决策。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93,重测信度为0.656,并具有较高的辨别效度,是进行职业决策困难状况诊断的一个有效量表(彭永新、龙立荣,2001)。

2.3统计工具

问卷收回后,采用Spss16.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3.1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考察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平均数(M),标准差(SD)见表1。无论男女生还是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数,这表明大学生有中等以上水平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表1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N=195)

职业总体性别学校类型

决策男(N=81)女(N=114)普本(N=95)高职(N=100)

效能M±SDM±SDM±SDM±SDM±SD

自我21.2513±3.995321.4815±4.327621.0877±3.752420.4211±4.466422.0400±3.3240

评价

信息32.5949±5.719832.8272±5.815532.4298±5.670931.2737±6.168633.8500±4.9714

收集

目标31.2923±6.002731.4568±5.843931.1754±6.136029.8947±6.327032.6200±5.3801

选择

制定27.5436±5.394027.8519±5.042627.3246±5.642026.6737±5.983028.3700±4.6486

规划

问题24.3231±4.546824.3333±4.183324.3158±4.806623.1263±4.439325.4600±4.3726

解决

LB1137.0051±22.5623137.9506±21.7904136.3333±23.1668131.3895±24.3780142.3400±19.3460

3.2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以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以性别和学校类型为自变量,进行6×2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表明,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Walks=0.917,F=3.376,p=0.006);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本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M=131.3895,SD=24.3780)比职校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M=142.3400,SD=19.3460)低。性别与学校类型在制定规划因子上交互作用显著(F=5.283,p=0.023),见图1;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学校类型因素在女生制定规划上差异显著(F=10.3127,p≤0.01);性别因素在普本生制定规划上差异显著(F=4.7065,p≤0.05)。

图1学校类型与制定规划的交互作用示意图

3.3大学生家庭环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3.3.1相关分析

为考察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首先做相关分析见表2。由表可得,大学生自我评价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存在显著相关;收集信息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相关;选择项目与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相关;制定计划与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相关;问题解决与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显著相关;总体来看,亲密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

表2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

自我收集选择制定问题量表1

评价信息项目计划解决

亲密度0.237**0.210**0.1010.204**0.0700.185**

矛盾性-0.108-0.098-0.035-0.036-0.033-0.068

情感表达0.0840.0430.0360.1140.0310.069

独立性0.180*0.0500.1100.168*0.177*0.149*

成功性0.155*0.241**0.166*0.190**0.164*0.211**

知识性0.197**0.1230.190**0.166*0.0840.173*

娱乐性0.307**0.181**0.242**0.251**0.1220.249**

道德宗教观0.0110.0590.1040.1170.150*0.103

组织性0.243**0.211**0.155*0.186**0.166*0.216**

控制性0.041-0.0130.0920.1090.0050.055

量表20.288**0.249**0.249**0.309**0.188**0.282**

注:*代表p<0 .05;**代表p<0.01;***代表p<0.001。

3.3.2回归分析

分别以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五个因子为因变量,以与这五个因子有显著相关的家庭环境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见表3。

表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家庭环境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预测变量RR2△R2F值Beatt值

自我评价娱乐性0.3560.1270.11713.913***0.2673.855***

组织性 0.1842.654**

收集信息成功性0.2900.0840.0758.840***0.2283.287***

娱乐性0.1622.336**

选择项目娱乐性0.2820.0800.0708.315***0.2293.303***

成功性0.1462.105*

制定规划娱乐性0.3030.0920.0829.672***0.2363.422***

成功性0.1702.465*

问题解决独立性0.2400.0580.0485.866**0.1752.499*

成功性0.1622.312*

LB1娱乐性0.3140.0990.08910.491***0.2333.388***

成功性1.9202.787**

注:*代表p<0 .05;**代表p<0.01;***代表p<0.001。

由表可见进入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为娱乐性和成功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314,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099,亦即娱乐性和成功性能联合解释大学生自我评价9.9%的变异量,校正R²为0.089;进入自我评价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为娱乐性和组织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356,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127,亦即娱乐性和组织性能联合解释大学生自我评价12.7%的变异量,校正R²为0.117;进入收集信息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为成功性和娱乐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290,其能联合解释大学生收集信息8.4%的变异量;进入选择项目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为娱乐性和成功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282,其能联合解释大学生收集信息8.0%的变异量;进入制定规划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为娱乐性和成功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303,其能联合解释大学生收集信息9.2%的变异量;进入问题解决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为独立性和成功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240,其能联合解释大学生收集信息5.8%的变异量。

4.讨论

4.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特点

总体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标准差较大(SD=22.5623),这说明当前大学生个体之间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较大。

班杜拉认为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方面,“男性和女性作为两个不同群体,对各种职业的能力直觉存在差异,但在决定选择什么职业的能力知觉上没有差别。”我国一些研究也得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上差异不显著(钟瑶,2009)。本研究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得出相同结果,但在制定规划因子上,普本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可能是与“收集信息”得分有关,更多地收集信息才能科学的制定规划,有助于职业决策。

大学生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可能源于文化及社会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西方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也不断加强,中国“男尊女卑”的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思想,女性“半边天”的呼声越来越强,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上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另外,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辅导,高校的就业辅导中心经常开展就业辅导讲座,使大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业及社会现状,而作为新一代的女大学生,其接受了新时代的文化教育,深刻认识到女性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得她们的就业动机在不断提高,这也促进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提升。

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两类院校学生得分差异显著,且职校生得分高于普本生。按照传统观念应该是本科生得分高于专科生,但经仔细分析又在情理之中。普本生的文化素质、研究能力或许高于职校生,但是,对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而言,职校生更具优势。因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是职业院校的生存之本,从教育教学实验实习,就业是职业院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普通本科院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投入比高职院校要少一些,因此,为提升普本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本科院校需适当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因为,无论怎样的学校,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个职业人、社会人。

4.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个体在发展的早期,其各方面的发展是受家庭环境制约的,因此,家庭环境对个体自我效能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自我评价、信息收集、制定规划以及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互相帮助和支持的程度,家庭成员的关系越亲密,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力量也越大,个体对自己也更有信心,自我评价也会比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无形中促进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使得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发展比较好。

矛盾性是指家庭成员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矛盾性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因子存在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个体与家庭成员的矛盾性越大,来自家庭的支持就越少,其自我效能的发展会受到负性影响,这肯定会影响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发展。

独立性与自我评价、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及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相关,独立性是指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在鼓励个体独立性的家庭中,个体从小就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判断做出决定,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事情时,能够审时度势,更加自信的做出决策。

成功性是指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成成就型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成功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因子都存在显著相关,这说明,在重视成功性的家庭中,个体从小就认识到成功的重要性,其成就动机比较强,并在做任何事情中都力求成功,随着个体成功次数的不断增加,其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因此,在对职业进行决策时,以往的成功经验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知识性与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家庭知识性反映的是家庭的科学文化氛围,在文化氛围强的家庭中,父母更懂得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教育子女和传授知识,帮助孩子更有效地评价自己,树立目标,制定计划,个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知识越多,其应对生活的信心也越高,这促使其自我效能的提升。

娱乐性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娱乐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处在这种家庭中的个体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多,对社会的了解也更多,如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他们可能对此更加敏感,会更早的考虑自己的未来,并且家庭中的娱乐活动多,会使家庭成员的关系更加亲密,个体从家庭成员中得到的支持也更多。

组织性是指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组织性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因子都存在显著相关,如果家庭成员在家务活动上没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家庭生活缺乏计划性,生活就会混乱无序,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子女,在做事情时会缺乏计划性,会导致很多事情做得不尽人意,这会使其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成功的体验越少,自信心越低,当其进行职业决策时,会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使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低。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和成功性能够更好的预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可能是由于个体与社会接触较多,接收到的信息也多,再加上其成就动机较强,从而使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较高。

5.结论

本研究采用彭永新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沈其杰等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选取山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220名被试,获得有效被试195名,通过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地学校类型差异,职校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普本生的高。

(2)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性相关;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和成功性能更好的预测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胡艳军(2009).父母支持与职业归因风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生心理系.

[2]莫雷,温忠麟,陈彩琦.心理学研究方法[Ml.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测评的研究.应用心理学[J],2001,(2).

[4]王同军(2007).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硕士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5]王君(2007).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硕士论文.吉林:吉林大学.

[6]王桢,时勘,高晶.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Chinese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Vol.13No.22005..

[7]杨永宁,王建国.父母与子女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初探,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1.山东:鲁东大学.

[8]张珊明(2006).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9]张文新,徐夫真.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心理科学.2009,32(4):824-827

[10]周甦.职校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11]钟瑶(2009).职校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硕士论文.青海:青海师范大学.

[12]张厚粲.现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周甦,徐海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