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农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构建特色水文化 教化育人于无声

构建特色水文化 教化育人于无声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贾乃波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就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织保障,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工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各具特色的行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到高职的大学文化中,通过行业文化氛围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把“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构建了以水文化为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体系,着力打造了水文化理念工程、水文化景观工程、水文化渗透工程、水文化内涵工程、水文化魅力工程和水文化浸润工程等六大水文化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开创了学院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全面构建高职特色水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一词源于《周易》贲卦彖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最早明确提出“文化”一词的是西汉学者刘向,他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这里所谓“文化”之“文”与“武”相对,是指某种精神力量。所谓“文化”就是指运用某种精神力量来收服人心,使天下归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及生存环境。准确理解掌握这些基本观念,是构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基础。

对于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来说,只有把行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自身的校园文化中,才会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生命力,才有助于推动校企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在50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以水的“至善”品质作为师生思想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逐步构建了以水文化为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体系。以学院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开展的立体式“水文化”浸润教育,诠释水的智慧,褒扬水的美德,弘扬水的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水文化成为彰显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成才,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二、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六大水文化工程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在特色校园水文化建设中,坚持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课堂与课余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水利行业特色,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水文化理念工程、水文化景观工程、水文化渗透工程、水文化内涵工程、水文化魅力工程和水文化浸润工程等六大水文化工程,从知水、亲水到乐水、学水,涵养师生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品质,进行全面、系统、渐进的水文化教育、熏陶、渗透和实践。

(一)舆论引导,实施水文化理念工程

学院大力倡导“水文化”理念,已逐步使“水文化”成为学院品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师生员工的共同精神追求。崇尚用水的品质态度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化,在学生中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提炼出与水利行业精神一脉相承的“团结、吃苦、奉献、创新”的校风,“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校训、“以人为本,以水为魂” 的办学理念。“上善若水”,旨在以“水”的品格作为学院师生思想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目标;“海纳百川”蕴涵了宽广、博大、开放、包容、自由、宽容等意境,表达了学院办学理念、治学精神、人文氛围和地域特色。“以人为本,以水为魂”的办学理念,围绕“水”这一主题,表明了学院立足水利、面向社会的发展定位,凸显了学院办学的水利特色。

(二)完善设施,实施水文化景观工程

学院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坚持校区硬件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建设充溢水文化特色的校园。校园建设以水文化为中心展开,整个校园中的环绕水系众多,处处体现水文化特色。学院的正门设计为海鸥飞翔型双开大门,象征着学院的腾飞和希望;布局采用轴线聚簇型设计,南北向的“书轴”、东西向的“水轴”寓意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轴三本巨型石书上雕刻着学院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水轴上的都江堰、橡胶溢流坝、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模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水利事业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对培养教育学生热爱水利、献身水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水轴既是人文景点,同时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类专业的校内实训场所。书轴与水轴交汇处的水潭中铸有大型雕塑——龙韵,寓意学院事业像巨龙腾飞,蒸蒸日上。学院还科学利用有利地形兴建了“太公湖”、“心湖”、“龙潭”等水景观。学院的景观布局、文化修饰做到了动静结合,实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课堂组织,实施水文化渗透工程

学院着力构建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浸润的课堂、平等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包容的课堂。开设了《中国水利史》和《水文化》等校本课程,在《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等课程中增设了水文化专题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以水为师,彰显人格魅力;以水为师,辩证观察世界;以水为师,升华治水哲学。此外,水利类及其他各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及进行专业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建设时,强调以平等、灵动、包容构建高职教育课堂和实习实践学习环境,倡导“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鼓励学生追求水流无滞的求知精神,使教学活动贯穿水文化的内容。

(四)加强研究,实施水文化内涵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水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不断充实水文化内涵,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科研项目《齐鲁水文化研究》被山东软科学办公室、软科学奖励委员会授予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科研课题《传承、发展与加快山东水文化建设对策研究》和《人水和谐构建与发展研究》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专家组的鉴定,两项研究成果均被专家一致认定为“居国内领先水平”。论文《浅谈圣地曲阜的水文化》获第三届全国水文化论文征文一等奖、《博大精深的圣地曲阜水文化》被山东省水利厅评选为山东省首届优秀水文学成果一等奖、《凝聚人心,创意人生——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大学文化的建设与实践》获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成果二等奖。出版《中国古代名家论水》和《中国水利史》等水文化专著,成为学院开设水文化选修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学院并未止步于已取得的成就,在研课题《水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学机制研究》被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立项,《基于水文化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特色体系研究及实践》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批准立项,校本课程《水情教育读本》正在编撰过程中。

(五)社团活动,实施水文化魅力工程

2006年,学院成立了水文化协会。凭借临海优势和水利院校特色,以“思水之源、惜水之贵、展水之情、走水之路”为宗旨,宣传、诠释水文化,引导同学们亲近水、热爱水。协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诠释“水文化”,着力倡导江海情怀,弄潮精神。通过举办水利讲座、水文化讲座、水中话成长专题讨论会、朗诵会、“爱我水院”水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水文化。举办“饮水思源”敬老院探访活动、“水系你我他”手机短信为母亲送祝福活动等,增强同学们的感恩意识,培养同学们的至善品质。以“惜水之贵”为宗旨,举办“创建节水型院校”广告语创作比赛、 “生命曙光”水文化知识讲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从理论上加深对水资源现状的了解,增强护水、爱水意识。举办节水万人签名活动,倡议大家保护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协会还和日照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日照百货大楼共同宣传世界水日知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

(六)德育实践,实施水文化浸润工程

学院采取“水润万物而无声”的形式,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将大道理与小事件结合起来,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然后才是成才。开展了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水文化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水景”摄影展、“水图腾”设计赛、“和谐之水”水文化演讲比赛、“水利情”专题讲座、保护母亲河千名青年义务植树活动、保护水资源志愿者活动,举办有奖征文、座谈会、送水文化下基层、学唱水利歌曲等活动,院报开设“水文化论坛”专栏,使学生的学习、生活饱含“水文化”的滋养。

三、良性互动,党建工作水平实现大提升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必然要求我们寻找新的视角和有效载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恰恰与当前的党建工作目标、方法相吻合,成为高校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雅的校园文化既体现了先进性和传播性,又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前提和实践途径。校园文化既要吸收社会文化优秀成果,又要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校园文化与时代相融合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先进校园文化的营养和力量,对促进学生的成熟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导向作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党建工作积极运用水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指导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水文化的辐射作用,培养青年一代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内涵提升的重要手段

校园文化承担着弘扬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任务。校园文化建设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动态的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要树立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观念,努力提高党建的文化内涵,把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把党建工作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水文化活动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坚定了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党建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