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组织作用 建设国家级示范校
天津职业大学
职业大学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党委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推进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总揽全局,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首先,学校党委狠抓了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工作。在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以示范建设为引领的强校战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广泛讨论,全校形成了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关键、必须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必须以校园和谐为基础等十条推进示范建设和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共识,为示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学校党委注重调查研究,科学谋划示范校建设工作。为此,先后提出了示范校建设的总体方针、总体要求以及“一体到位、两翼配套、三环推进、四方联动”的总体思路,指导、推动了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再次,学校党委抢抓机遇,全力推进示范校建设。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学校党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等若干文件;加强了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了“创先争优”、干部岗位创新等活动;完成了近1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建设任务,全力推进了示范校建设工作。经过三年的示范建设,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个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1个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学生在第一、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5名获全国一等奖、8名获二等奖、2名获三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
二、凝聚力量,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其一,学校党委在全校开展了示范校建设思想教育。通过举办解放思想研讨会和理论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学访和境内外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对示范建设的认识。
其二,学校党委协调各方,加强了对示范校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党委完善和推行了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各党总支(支部)积极参与讨论研究本单位示范校建设工作,集体决定重要事项,发挥组织协调和整合作用,保证了示范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适应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学校党委积极创新党组织形式,及时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党员中建立了“深发展”、“日上班”、“吉兴测绘”、“佰盛源”临时学生党支部以及“蓝星集团订单培养班”、“宝洁班”、“长荣订单班”、“天地伟业班”、“地铁订单培养班”等临时党小组。
其三,学校党委大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与示范校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建立健全了和谐校园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初步制定并实施了建设方案,制定了一整套促进和谐的制度、措施,特别是结合第三期聘任工作,把示范建设任务纳入到教师工作量及考核标准之中,完善了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提高了校园的净化美化文明化程度,学校各方面的和谐关系得到不断加强,尤其是青年教师公寓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参与示范建设的积极性。
三、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党委结合示范建设,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学校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要求党员按岗定责,积极承担示范校建设工作。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压担子、定任务,先后促成了与天津滨海新区、天津保税区、北辰科技园区、南开华苑科技园等园区的12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合作。每名党员主动承担示范校建设任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二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员业务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勇挑重担。在8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带头人中,有7名是共产党员,其中,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学名师称号”;4人次主讲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1人荣获“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2人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全校69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围绕示范校建设开展了岗位创新活动,共申报创新项目73项,有力地推动了示范校建设。
三是学校党委注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广大党员团结带领身边师生积极投身示范校建设工作,为示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2008年教育部、天津市政府确定职业大学为“滨海新区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学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示范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并获500万的中央财政资金奖励。国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职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方案修订、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预期目标,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