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钱永林 左家奇 黄道平
摘要: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是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创新高职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德育工作;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仅仅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每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普通高校一样,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面临着许多自身的特殊性带来的新挑战。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对于进一步开创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培养国家所需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无一不是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
1、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给高职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首先,工作主体的特殊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许多是由原来一所或几所中专学校组建升格而成,与办学时间较长的普通高校相比,其教学硬件设施、师资数量与质量、服务体系、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等均亟需进一步改善的提高;其二,高职德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随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成倍增加,高职院校招生条件的放宽,学生类型增多,学生的层次分化明显,各方面的条件差异突出,给德育教育带来困难性、复杂性;其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比较强调技术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相对而言,德育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凸显出不适应。
2、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给高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普通院校一样,高职院校也是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区域。特别是一些敌对势力和不良团体悄然把触角伸向高职校园,在校内活动中溶入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运用各种手段企图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3、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是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使信息传播变得十分快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手机3G网络的广泛覆盖,深刻影响了当代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开展高职德育工作,是我们能否占据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当前国内外各种势力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宣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方面的任务将越来越艰巨。如何使高职学生有效抵制各种网络非健康信息的影响,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遵守社会道德准则,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宝贵机遇
应该说,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既有严峻挑战,更有宝贵的发展机遇。首先,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国家政治平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的前提条件;再者,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校在中央16号文件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高校德育教育理念,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机制,更使我们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宝贵机遇。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环境的不断优化
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规模已占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左右,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近十多年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应该说,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环境越来越有利。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已得到政府、社会、学生的广泛认同;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已日益突出;在高职院校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同样在高职院校得到全面贯彻;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国家、地方和高校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配套政策的建立以及相关举措的落实等等。都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环境支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资源的不断丰富
近年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借助的资源越来越丰富。首先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近几年都迁扩建了校园,德育工作的硬件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得到保证,现代技术和手段广泛运用到德育工作之中,德育工作的平台更多、载体更新。第二是德育工作的软件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是当年的中等技术学校,在学生管理与教育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与经验,全员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三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走的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校内、校外的德育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育人的合力,将极大地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不断加强
建立德育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贯穿的工作机制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工作目标。在实践中,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广大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辅导员队伍人员配备更加齐整、结构更加合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得到较大的推进,大批年轻辅导员逐步成长,德育工作队伍的战斗力有较大加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常高职院校为每班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广大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面对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不断创新探索。笔者基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可以首先在“载体”“内涵”方面有所突破。
1、因地制宜,创新德育工作新载体
高职教育的大发展是伴随高教园区建设为基础,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新建在高教园区,它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管理与德育工作。其一,我国的高教园区,大都位于城市边缘,离城市中心较远。地理位置的偏远削弱了城市文化对高校的辐射和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地理位置影响了城市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其二,校园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特别是大学生有着指导、陶冶与规范的作用。当前,在高教园区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面临着文化底蕴的缺乏和人文气息的不足。这些都较大地削弱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教园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开拓德育工作新载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双休日工程”、“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等作为一个个加强德育工作,突出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载体”,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2、以生为本,拓展德育工作新内涵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高职学生的特点、理解高职学生的需要、发展高职学生的能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本科院校来说是有较大差别的,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困难;但大部分高职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积极性高;模仿能力、动手能力强;他们往往思想单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既要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和特点,从德育教育规律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工作;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还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主辅联动,整合德育工作新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既要强调德育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也要积极整合资源,发挥辅助渠道育人的积极作用。实践中,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一、二、三课堂(校外)”相联动,“学校、社会、企业”相配合,共建高职德育教育新体系。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第二,要不断强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第三,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特点,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受益。特别要注重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提出了“校企合作,开展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基于以上考虑。
内外结合,深化德育创新的内在效果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用单一的说教进行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通过外在教育与引导参与的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德育工作过程中受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德育实践中开展的“体验式”职业素质教育尝试,目的就是将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如成立“学生新闻社”,由学生拍摄教育短片,把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环保节约、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等教育主题拍成短片,在学生网络电视台播出。让广大同学从身边许多“以小见大”的事例得到启发、接受教育。
总之,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为我国的高职教育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
钱永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左家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黄道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浙江 杭州310053,0571-87773010,13819109505,E-mail:jsjxqyl@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