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杨 成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1)
内容摘要: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60年的办学历程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在学院新的发展阶段,要从建设好新校区、办好校庆、丰富核心价值观内涵、强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谨防不良心态等方面,对学院深厚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使学院文化成为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学校文化 传承 创新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1951年建校至今,办学60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当前,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在全省、全国发挥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享有较高声誉;学院已启动新校区建设,不久将整体搬迁至株洲职教园。站上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征程,如何传承与创新学院文化,为学院发展给予强劲动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一、学院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一)学院文化的内涵
学院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可称之为“湖铁院文化生态圈”。
1、本质——湖铁魂,也就是湖铁精神:发愤图强、艰苦创业、严谨治校、开拓创新。这是学院文化的魂魄,也是每一个湖铁职院人共同的精神风貌,更是学院文化生态圈的本质所在。
2、核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和、搏、乐”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理念。
3、基础——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管理。学院以关心人、培育人、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根本的出发点,自觉地转变管理观念和行为,确定了“校本、人本、个性、开放”的管理理念,在党群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制订了120多项管理制度,使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此基础上,学院导入了文化管理,使学院管理更具有人性、人情和文化色彩。二是职业文化氛围和体系。学院借鉴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了ISO质量管理和“6S”管理,初步形成了校企融合的职业文化氛围和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院系两级相贯通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大力宣传“明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教育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四是学院形象识别系统(CIS)。明确了学院的校徽、标准字、标准色、校歌等基本元素,这是学院构建品牌的基本要素。
(二)学院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毫无疑问,一部学院60年办学史,就是一部学院文化形成与发展史,学院历史与文化水乳交融,血肉不可分离。学院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与之同步生成的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
1、文化发展自身规律决定了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然性。
从哲学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生成、发展的规律,文化亦不例外。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学院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必然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丰富、弘扬和创新。这是历史的定律。
2、特质学生的培养需要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每一所大学的学生都有自身的特质,都有学校的文化烙印。我们要培养具有“阳光心态、用心做事、成就你我”特质的学生,离不开学院特有的文化生态圈。
3、学院可持续发展需要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如前所述,学院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实现了从技校到中专、从中专到一般高职,从一般高职到示范高职的三次跨越式发展,学院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学院要实现新的更大的胜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文化的力量,也就是更加需要“发愤图强、艰苦创业、严谨治校、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更加需要领导班子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加需要全体师生员工乐观向上、干事创业的无限激情。而这些都必须在学院优良文化传统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措施
1、规划建设好新校区,承载学院文化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新校区必须要能够承载学院60年厚重的历史,并使之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泽被千秋。第一,整体规划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现代特色,又要坚持尊重学院历史、尊重学院传统的原则。第二,建筑设计和内装饰要体现职业院校特色,凸显职业文化氛围。第三,对于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院老建筑可以“移植”到新校区,比如与学院同龄的两栋红楼是学院发展的见证,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复制”到新校区。
2、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凝炼学院文化
60周年校庆是回顾学院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展望美好未来,激励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契机。从凝炼、提升学院文化的角度,要扎实做好四件事。一是要编好《校史》。《校史》编撰要以时间为轴,以大事要事为主线,客观、准确的记录学院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史为鉴,以明得失。二是要拍好《校庆专题片》,生动再现学院发展的征程和湖铁职院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策马扬鞭,再创辉煌。三是要编好《画册》。直观展现学院办学成就,充分发挥其在对外交流中的“脸面”作用,提高学院美誉度。四是建立好校友会,充分发挥校友在传承、发扬学院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3、在“和”字上下功夫,丰富学院文化内涵
“和”是学院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指我们要“阳光心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和谐共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借鉴《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的深意,即:学院不论小事大事,若一味追求和谐,不以规章制度加以节制,也就不可能行得通。我们既强调制度的运用要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又不能为和而和,无原则地进行调和,而要照章办事、依法治校。这也是学院文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4、创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作为工科类为主的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坚持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除了常规的传统文化、爱国爱校教育外,要进一步加强学院文化和校史教育,编制《校史(简本)》、《文化手册》和《优秀毕业生事迹汇编》,开设“学院文化与校史”课,1-2课时,既是爱校教育,也是创业教育。
5、谨防几种不良心态
学院教职员工艰苦奋斗、乐观向上、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其形成有赖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办学体制,那就是学院59年来由企业主办,没有财政户头,办学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皇粮”可吃,全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学院已于2009年移交湖南省政府,纳入湖南省教育厅直接管理,有了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可以说不愁吃穿。这种相对优越的办学环境必然对学院先进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因此,我们要谨防几种不良心态,避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散失。一是“小富即安”的心态,以为有了财政拨款就可以安享太平,不思进取。二是吃“大锅饭”的心态。做得好与做得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反正都有吃,“反正工资总少不了我的”。三是“滥竽充数”的心态。同有真本事的人在一起,装着干事,实为起哄,目的就是想不劳而获,在成果中分得一杯羹。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文化传承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言传身教,在于总体文化环境泡菜坛般的“熏陶”作用。我们每一个湖铁职院人都要来“薰”一“薰”学院文化,使学院文化发扬光大,随着湖铁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杨成(1980-),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宣部副部长,讲师,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